Baur

鮑 氏 東 方 藝 術 館

鮑氏東方藝術館的收藏品,共擁有達九千件的中國和日本藝術珍品,這些收藏品集中在十九世紀末建造的一座優雅的私人別墅裏。瑞士收藏家阿爾弗雷德·鮑爾(1865-1951) 最早收藏了從第八世紀到第十九世紀的中國皇室瓷器、玉器和鼻煙壺,以及日本陶瓷、漆器、帶飾墜飾、木版畫、劍飾等藝術品。自 1995 年以來,幾次私人捐贈豐富了博物館的藏品,尤其是中國古代漆器、中國出口瓷器、中國與日本織物、日本茶道的重要藏品。在瑞士對外開放的東亞藝術機構中,鮑氏藝術館是最為重要的。博物館每年都舉行數次短期的專題展覽。

阿爾弗雷德·鮑爾 (1865-1951)

阿爾弗雷德·鮑爾 (Alfred Baur) 1865年生於瑞士蘇黎世地區 (Andelfingen)。在溫特圖爾 (Winterthur) 實習西之後,他被一家國際貿易公司送往科倫坡(斯裏蘭卡)。不久他就在當地創立了他自己的有機肥料公司。鮑爾有限公司於1997年慶祝了百年紀念日。

1906年,鮑爾回到瑞士,選擇其妻子歐仁妮 ·鮑爾 (Eugénie Baur) 迪雷的家鄉日內瓦作為居住地。他繼續管理他的公司,發展和開拓新業務,特別是購買了幾處茶葉種植地。

重歸瑞士也是他作為日本藝術、中國藝術收藏家的開始。收藏品有日本的陶瓷、漆器、帶飾和劍飾以及中國的玉器。不管他收藏什麼,他都十分注重作品技術上和藝術上的完美。1924年,他跟日本商人和日本藝術專家富田熊作的相遇,使他的收藏激情有了新的方向。從富田熊作的身上,他同時找到了一個理解其要求、精細入微的鑑賞家。其收藏品中的大部分,包括最出色的藝術品,都是通過富田熊作的幫助而獲得的。

1928年是鮑爾收藏品歷史上重要的一年。他開始對中國的陶瓷藝術感興趣,收藏中國陶瓷成為其最關心的活動。涉及唐朝 (618-907) 到清朝 (1644-1911) 的756件收藏品反映了中國瓷器的各個方面。

1951年逝世前不久,鮑爾在日內瓦購買了一家古色古香的私人別墅,在此集中放置其收藏品。鮑氏東亞藝術博物館1964年正式對外開放。

托馬斯·貝茨·布洛 ( 1853-1941)

托馬斯·貝茨·布洛(Thomas Bates Blow 1853-1941)是一位充滿激情的商人收藏家,他曾居住在京都的下京區。作爲養蜂人、植物學家、林奈學會的成員和倫敦皇家攝影學會成員,這個英國人娶了一個日本女人,是英國傳統冒險家和探險家中的一個特殊人物。他在自己的家鄉韋林(Welwyn)創建了一家養蜂用具工廠,使自己名聲大振、腰纏萬貫。他是一個熱情洋溢的全球人,走遍了每個大陸。 托馬斯·B·布洛在英國的拍賣行頗爲知名,當時最著名的日本藝術品收藏家喬利(Joly)、貝倫斯(Behrens)、湯姆金森(Tomkinson)、埃德蒙茲(Edmunds)、蘭索姆(Ransom)等等,都認識他。 他逝世時,給大英博物館遺贈了一批日本版畫。

阿爾弗雷德·鮑爾可能是通過雙方共同的熟人在錫蘭認識他的。依靠布洛的幫助,鮑爾在1907年落戶日內瓦後就開始收集日本的"古玩"。布洛給他提供刀片、劍器裝飾品、墜飾、印龍、版畫、薩摩陶瓷、景泰藍、雕刻的象牙雕像、青銅器、漆櫃,還有一些中國古玩,如玉器、油漆和煙草瓶。這位商客還是一名知識淵博的顧問,從1919年開始,他就爲鮑爾提供很多關于日本藝術與中國藝術的書籍,以及一些私人收藏目錄樣冊和藝術品銷售覽表。可是,除了版畫之外,鮑爾在布洛幫助下收集的藏品中,保存下來的爲數不多,原因是鮑爾在日後的選擇中變得更加嚴格苛刻,並于1928年出售了其藏品的一大部分。

古斯塔夫·盧普(1876-1961)

古斯塔夫·盧普(Gustave Loup 1876-1961),中文名陸才幹,瑞士商人,出生于中國,能講一口流利的法語、英語和普通話。作爲十九世紀離開瓦勒德特拉費到中國的鍾表師之一,其父親曾定居于廣州、上海和天津,從事手表銷售。20 世紀 20 年代前後,這個移居國外的商人開始在中國和瑞士之間開展古董貿易,然後在日內瓦的色阿爾路開設了一家名叫“中國古董”的專賣店。商店生意興旺了十幾年,直到日本人武力入侵中國,不再可能繼續進行古董購買與出口。他在加爾文之鄉度過其晚年,居住在位于貝爾格河畔大街的一個寬闊的公寓,這裏堆積著歐洲與中國的各種古董,如家具、銀器、花瓶、瓷人、鍾表等等。盧普也因其收藏的從中國帶回瑞士的名表聞名。

我們不知道古斯塔夫·盧普和阿爾弗雷德·鮑爾是何時認識的、是怎麽認識的,他們之間最初的來往信件出現于 1923 年。一年以後,古斯塔夫·盧普在北京接待了收藏家及其妻子。盧普將引導他們完成唯一的一次重要的亞洲旅程。兩個瑞士人首先互相尊敬,然後互相信任,他們分享關于中國、中國文化和古玩的衆多想法。鮑爾慢慢被吸引住了,購買很多物品,有時甚至是整批整批地購買。之後,他花長時間進行思考,仔細研究,保留那些最美麗的部分,轉售那些說服力不強的部分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收藏家變得敏銳,其要求越來越高,開始尋找某類特殊的藏品。盡管在藏品收集方面,古斯塔夫·盧普永遠無法占據日本商人富田熊作(1872-1953)的地位,但鮑爾對他抱有特殊的感情。

 

富田熊作 (1872-1953)

富田熊作(Tomita Kumasaku 1872-1953),兵庫縣一個米酒批發商之子,1897年雇佣他的一家日本商業公司派他到英國。1903年,儘管他跟古代藝術沒有直接的關繫,富田熊作被大阪著名的藝術商行山中(Yamanaka)公司倫敦分公司雇佣。不久他成為此公司的經理,一直到1922年他回到日本、定居京都。

在山中公司工作期間,富田熊作留下了明顯的痕迹。英國紅十字會1915年舉辦日本藝術大展覽,他是組織者與展覽會目錄集編者之一。他很可能也參與了二十世紀初倫敦對東方陶瓷的大型收集活動。1921年,倫敦成立東方陶瓷協會,受其推動與鼓舞,富田熊作對東方陶瓷產生了越來越濃厚的興趣。

當時英國商人布洛(T.B. Blow)正在指導鮑爾收集東方藝術,通過布洛的介紹,富田熊作1924年認識了在日本旅行的鮑爾夫婦,為的是幫助他們參觀了解日本。從此,雙方的友誼不斷增強,他們一起共同構建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收藏系列。

博物館建築

慕尼爾 - 羅米利大街(rue Munier-Romilly)的宅邸建于二十世紀初期,阿爾弗雷德·鮑爾(Alfred Baur)在去世前不久購得。鮑爾熱切希望向公衆展示他的亞洲藝術收藏品。他發現了這個幽谧的環境,在此建立一個博物館,讓參觀者"不會有參觀博物館的印象,而是在一個特定的樓房裏悠閑地欣賞藝術品"。

20 世紀 50 年代初,建築事務所特拉昂德父子作出了改造這座樓房的計劃。然而,此計劃到 1963 年才開始執行,而且,內部設計委托給巴塞爾的克裏斯托夫·伯努利博士。陳列廳與陳列櫃將根據即將展出的藏品來進行個性化改造;一樓和一樓布置得豪華精致。中國地毯,英國、法國或中國家具,路易十六風格的細木板,紅木窗戶或氧化金屬,創造出一種惬意的氣氛與鮮明的個性色彩,這正是鮑爾夫婦非常注重的。一樓陳列的是唐、宋、明兩代的陶瓷與玉器,二樓則是清朝的皇室陶瓷。一個紅色漆木欄杆的樓梯引到三樓,這裏陳列的是日本藝術。相比之下,三樓風格樸實,松木的窗戶、推拉門和一個裝飾壁龛,還有一個隨季節變化而懸挂不同畫卷的凹間。在這些展廳,可以看到柿右衛門、伊萬裏、鍋島的瓷器,以及劍器配件、懸錘、版畫、漆寫、印龍和其他日本藝術品。1964 年 10 月 9 日,鮑爾收藏品向公衆開放。

1995年,受鮑爾博物館的委托,建築師若埃爾·儒松(Joël Jousson)與巴依夫&羅泊特(Baillif&Loponte)建築事務所合作,從整體上對地下室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。 從此,地下一層增加了幾間裝璜豪華的臨時展廳,還有一個用于開設藝術史高等課程的研究室。 此項工程于1997年12月4日完成。

日本花園

重建與再現十八世紀日本石燈籠的景象

博物館內有一個不對外開放的平台,在此設立了一個可以從不同角度看到的花園:從一樓展覽廰的門窗可以看到;從二樓展覽廰俯視下來,就像在空中俯視日本列島。

位於地下展覽廰之上,花園只能屬於幹山水之類,水只貯存於平坦的砂石之中。

這類花園裏,禪教的影響顯而易見,岩石的設置充滿了種種象徴意義。這裏我們選擇介紹其中幾種。

三塊聳立的岩石組成“三大會首”,或者“佛教三神”。百分之七十的花園中都設有這一象徴,以辟邪護園。

九塊岩石排列結構清晰,暗示著原始的海岸和被狂浪沖打的懸崖。

五塊岩石組成天鶴半島,其中斜立的兩塊象徴飛翔的翅膀,另外三塊分別象徴鶴頸、鶴身和鶴尾。

松樹盆景的左邊,橫放著一塊龜形島石,可以看出其龜殼、龜頭、龜鰭。松樹右邊,也橫放著一塊小石,代表一隻小龜。

最後,一塊傲然獨立的暗礁,象徴著聳立在太平洋深處的日本列島。

鮑氏博物館花園由二十塊石頭組成,全部來瑞士瓦萊州(Haut-Valais)。

長十五米寬五米的花園,是暢遊、夢想、放松的園地。

 

皮埃爾·拉姆巴赫 (Pierre Rambach)